原标题:凯赛生物接待首创证券等9家机构调研
凯赛生物2021年01月13日发布消息,2020年12月17日公司接待首创证券等共9家机构调研,接待人员是董事会秘书臧慧卿,财务副总监魏长友,接待地点公司现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蔡伦路1690号5幢。
调研主要内容
1、公司所处技术领域区别于医药公司的地方有哪些?公司以生物的方法生产聚合物单体,进而生产聚合物,在前端的合成生物学研发和生产手段上与生物医药有重叠的地方,但在产品用途、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规模、市场竞争对象等方面又有诸多不同。目前聚合物材料市场绝大多数是化学法生产的产品,原料来源于石油裂解产物。如何从复杂的生物转化体系中高效率地得到高质量产品是决定生物法产品能否应用于高端材料领域、成本与化学法产品相比是否有竞争力的关键问题,也经常成为生物制造方法能否产业化的瓶颈。作为聚合物材料原料的生物法产品的质量标准往往比食品、医药的质量更为苛刻。从生产规模上看,作为生物基材料面临千万吨级的市场,远远大于医药产品的规模。公司用生物法生产新材料单体进而生产生物基聚合物材料,多是与市场上成熟的化学法产品竞争,不仅要在质量性能上具备优势,还必须在成本上有很强的竞争力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这也对技术的领先性和成本提出更高的要求。2、公司有没有技术外泄的风险?公司在十余年的知识产权维权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和教训,锻炼出一个有经验的知识产权和法务团队,也形成了一套包括专利、商业秘密、和软硬件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技术被窃取和泄密的风险不能完全避免。公司通过在生物制造长期积累,已形成四大核心技术,公司使用的生物制造的核心技术是一个整体,共同在公司业务中发挥支撑作用,造就了公司目前在全球主导相关产品的市场地位,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对于潜在进入者来说,如何突破生物制造的技术瓶颈,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是实现生物法产业化很大的壁垒。3、公司实验室研究出的产品产业化放大能成功吗?公司立足生物制造技术产业化应用近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制造产业化技术和产业化经验。一个实验室技术是否能产业化放大成功,取决于实验室技术是否真正走通,是否真正解决了应该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浮于实验室技术的表象;其次要解决设备的可靠性,而往往设备的设计和可靠性也取决于对工艺的深度理解。迄今为止,公司几项产品的技术都从实验室成功走向了产业化。公司重要储备产品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生物基戊二胺的产业化技术已在千吨级中试线上得到验证,乌苏工厂的大规模产线正在抓紧调试,保守估计明年中期实现全面量产,计划明年中期生产线逐渐开始放量。4、随着国内多个自主研发的己二腈项目建设并陆续产出,有望解决PA66原料供应紧缺问题,这会对公司有影响吗?已二腈的逐步国产化对高端尼龙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益的。PA66的应用以前由于原料已二腈供应量受限和价格波动等原因,在多个应用领域被PA6所替代。当己二腈供应有保障并稳定至合理价格后,PA66的应用应该会更加充分与广泛,更能体现出PA66材料本身的应用价值,整个尼龙产品的应用相应也会得到扩展。与PA66相比,在纺丝领域,公司泰纶系列产品具备熔融直纺的优势,且在吸湿性、阻燃性、染色性等方面更有特色,因此在纺丝领域性能优势明显,且量产后成本上具有竞争力。在工程材料领域,公司的高温聚酰胺、长链聚酰胺等产品由于显著的性能和生产加工成本优势,可以大大拓展现有的应用市场。高温聚酰胺主要是用作汽车、机械、电子/电气工业中耐热制件的理想工程塑料;市场上传统的聚酰胺基本是偶数碳构成,公司基于自有的生物基戊二胺产品开发的系列聚酰胺5X,突破性地引入奇数碳二元胺,分子结构改变带来分子链之间氢键的变化,很多性能也随之改变。由此使得公司生物基聚酰胺产品除了在现有尼龙市场的应用,还以原料可再生、产品可回收、成本可竞争的优势进入到汽车结构件、航空、风电、深海石油开采等新的领域应用。5、公司在技术叠代上的举措?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酰胺功能材料等领域所积累的生物制造技术基础上加大研发,以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为导向,不断改进菌种及纯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1>持续进行菌种优化工作公司基因编辑和高通量筛选平台对多产品的工业菌株持续进行优化和筛选,保持高效菌株的延续性。2>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得益于集成化设备、智能技术发展,公司针对提取纯化工艺单元操作特点,配置或研制高通量、自动化、关键过程实时监控设备,实现生产工艺不断优化,节能降耗。公司针对微生物筛选模型、基因编辑、智能化控制、反应器设计等核心技术强化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工艺、新产品,进行工艺改革,降低原料转化成本、提高产品技术指标,创造未来利润新增长点,并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强成本优势。6、快递包装等行业迫切需要可降解材料,公司有在做相关研究吗?可降解材料是公司研发方向之一,也有关于生物降解材料的研发项目。公司目前业务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通过在各应用领域的技术开发,充分发挥出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在成本、性能、易加工性、原料可再生、产品可回收等方面的优势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公司也在合成生物学的前沿方法和工具、其他生物制造产品领域进行基础研发和储备,其中也包括可降解材料,以保持公司持续的技术和产业竞争力。7、公司产品在碳中和方面的意义?习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达到碳中和,离不开两个大的方向,一是能源,二是材料。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材料方面,使用可再生原料生产生物基材料,减少石油煤炭等为基础的化石材料,是在材料领域贡献碳中和的有效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目前人们更多地关注到能源领域的碳中和,即借助太阳能、风能等形式的清洁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而在材料领域的碳中和却尚未获得足够重视。合成生物技术有望提供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材料产业化道路。公司生物基产品采用可再生的农作物作为原料,农作物生长过程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淀粉等有机碳,再通过生物转化生产出生物基产品,因此,生物基材料有望做到零碳甚至负碳,对降低碳排放有显著作用。公司以生物基聚酰胺系列材料的产业化实践证明了材料领域碳减排的可能性。绿色生产和轻量化是凯赛生物产品的强项,用生物基材料的高性价比与石油化学品竞争,发展空间广阔。8、是否存在技术外流的情形?行业领域是否会有新进入者?知识产权被窃取和泄密的风险不能完全避免。公司在十余年的知识产权维权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和教训,锻炼出一个有经验的知识产权和法务团队,也形成了一套包括专利、商业秘密、和软硬件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于潜在进入者来说,如何突破生物制造的技术瓶颈,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是实现生物法产业化很大的壁垒。同时,公司不断拓宽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提高技术壁垒,进而使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难度加大。9、在碳中和方面生物基材料有什么优势?生物基产品回收情况如何?生物基材料对碳中和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使用可再生的农作物作为原料,农作物生长过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淀粉等有机碳,再通过生物转化生产出生物基产品,而不是使用石油煤炭最终增加环境中的碳;其次是制造过程条件温和,减少化石能源的用量。目前公司正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碳排放相关检测。公司目前拟在山西太原打造利用清洁能源发电的零碳工业园区,以进一步降低碳排放。目前化学法制造的耐高温尼龙生产成本高,加工难度较大,市场价格远高于尼龙66,限制了市场的广泛应用,并让位于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热固型材料,不可回收,根据欧共体出台的政策,未来有可能被禁止使用。而耐高温聚酰胺(尼龙)是一种具有各种优越性能的热塑型工程材料,可以完全回收,能够替代环氧树脂在轻量化领域的应用。公司研发的耐高温聚酰胺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耐蠕变、尺寸稳定、耐化学性高,且制造工艺比常规的固相增粘高温尼龙效率大幅提高,产品在熔融状态下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方便加工。这意味着公司耐高温生物基聚酰胺制造成本将远低于常规高温尼龙,与环氧树脂相比更具竞争力。公司的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将能够做到原料可再生、产品可回收、成本可竞争,未来会拥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10、目前公司聚酰胺产品下游主要应用领域?聚酰胺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广泛,聚酰胺制品主要包括纺丝和工程材料两大领域。纺丝又细分为民用丝、工业丝等,例如民用丝领域可应用于无缝内衣、利用吸湿排汗及亲肤性的特点应用于运动系列服装(如瑜伽服)、利用流动性做超细丝应用于美妆市场的面膜等,工业丝应用于轮胎帘子布、气囊丝、钓鱼线等;工程材料应用领域更为广泛,例如聚酰胺改性产品用于汽车(缸盖、支架等)、电子电气、机械、交通运输等领域,拉膜后用于食品包装,注塑制成扎带等。此外,随着轻量化需求日益迫切,生物基长链聚酰胺、高温聚酰胺等特种材料以原料可再生、产品可回收、性能更加优异和更高的性价比等特点将会在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的应用比传统尼龙更有优势。11、生物发酵从实验室的小试到中试量产的放大过程中重点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物发酵放大过程的重点是对生产工艺和原理的深度理解,和设备的设置。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和代谢能力与设备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以发酵过程中的搅拌为例,搅拌的形状和参数涉及到空气和营养与微生物之间的互动,包括对环境、养分、氧气的需求,以及生长代谢过程中必要的控制。充分熟悉和设备之间的关联性,放大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会减少。12、生物法如何做到在成本端与传统化学法竞争?目前能够由化学法生产的产品大多在成本和工艺上已经很成熟,且其特性已被市场广泛开发应用,该种情况下从成本的角度考虑,生物法并不优于化学法。所以需要选择附加值较高、化学法合成有困难并且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的产品使用生物法进行竞争。生物法完全不同于化学法的生产路线,对于化学法工艺复杂高成本的产品上,生物法具有显著成本优势。例如十二碳二元酸、以及癸二酸。目前凯赛生物法生产的癸二酸的质量在灰分含量和颜色两方面远远优于化学法产品。而生物法产品对化学法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替代,也证明了生物法产品的成本优势。
接待详细对象 | |||
---|---|---|---|
序号 | 接待对象 | 接待对象类型 | 机构相关人员 |
1 | 首创证券 | 证券公司 | – |
2 | 天风证券 | 证券公司 | – |
3 | 西部证券 | 证券公司 | – |
4 | 银河基金 | 基金管理公司 | – |
5 | 浙商证券 | 证券公司 | – |
6 | 中亿投资 | 投资公司 | – |
7 | 川财证券 | 证券公司 | – |
8 | 雷钧资本 | 资产管理公司 | – |
9 | 宁波善为资产 | 资产管理公司 | – |
近年来,公司获得机构调研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凯赛生物机构调研历史明细 | |||||||||||
---|---|---|---|---|---|---|---|---|---|---|---|
调研日期 | 公告日期 | 接待机构数量 | 接待方式 | 接待人员 | 接待地点 | 调研三个月后涨跌幅(%) | |||||
2020-12-30 | 2021-01-13 | 1 | 特定对象调研 | 董事会秘书 臧慧卿,… | 公司现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蔡伦路1690号5幢 | – | |||||
2020-12-17 | 2021-01-13 | 9 | 特定对象调研 | 董事会秘书 臧慧卿,… | 公司现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蔡伦路1690号5幢 | – | |||||
2020-11-27 | 2020-12-09 | 1 | 特定对象调研 | 董事长 刘修才,董事… | 公司现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蔡伦路1690号5幢 | – | |||||
2020-11-23 | 2020-12-09 | 2 | 特定对象调研 | 董事长 刘修才,董事… | 公司现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蔡伦路1690号5幢 | – | |||||
2020-11-20 | 2020-12-09 | 1 | 特定对象调研 | 董事长 刘修才,董事… | 公司现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蔡伦路1690号5幢 | – |
近期博实股份、博瑞医药、天准科技、立华股份、丽珠集团、迪瑞医疗等公司相继发布了机构调研公告,具体情况如下表:
沪深两市机构调研一览 | |||||||
---|---|---|---|---|---|---|---|
代码 | 名称 | 接待机构数量 | 接待方式 | 接待人员 | 接待地点 | 调研日期 | |
002698 | 博实股份 | 1 | – | – | – | ||
688166 | 博瑞医药 | 1 | – | – | – | ||
688003 | 天准科技 | 1 | – | – | – | ||
300761 | 立华股份 | 1 | – | – | – | ||
000513 | 丽珠集团 | 1 | – | – | – | ||
300396 | 迪瑞医疗 | 1 | – | – | – |
小贴士:日常交易的时候,有的交易员经常将几种不同的技术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但是单独将指标或者K线图综合利用的方式,不但可能让原本正确的方向变得更加模糊,并且还让交易的流程变得更加的复杂。环球金汇表示,正确的方法是将技术指标和K线图进行综合利用,双向思考,作为分析的辅助工具,让结论更加可信才对。
本文《凯赛生物接待首创证券等9家机构调研》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标签:人员, 公司, 凯赛生物, 机构调研, 消息, 臧慧卿, 董事会秘书, 调研快报, 财务, 首创证券10-28 44:27
10-28 36:04
10-28 31:46
10-28 26:58
10-27 58:38
10-27 37:17
10-27 09:24
10-27 05:41
10-27 58:10
10-27 56:01